王淦昌:国家强盛是真正追求

时间: 2022-03-29 热度: 51 来源:

1956年春,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的战略决策,中国研制导弹、原子弹的大幕徐徐拉开。

1957年10月15日,中苏双方签订新技术协定,规定在1957年至1961年底,苏方将供应我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供应我国导弹的样品和技术资料等。中苏“10·15”协定签订后,中央决定组建导弹和原子弹研究院,开始实施导弹、原子弹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勘测靶场和建立特种试验部队的计划。同时,数以万计的朝鲜归国志愿军、大学毕业生、工人和技术人员,陆续来到一片戈壁大沙漠上安营扎寨。经过两年多的苦战,原来空荡荡的大戈壁上,矗立起星罗棋布的建筑,飞机场、发射阵地、技术区、发电厂、铁路、公路、医院、礼堂、通讯设施,以及大片的部队生活区。导弹试验基地奇迹般地建起来了。1958年冬,青海金银滩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开始建设;1959年春,马兰核试验基地开始建设。

但是,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照会我国政府,决定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苏方撤走了在导弹研究院工作的全部专家,带走了他们掌握的全部技术资料。听到这些情况,毛主席早有心理准备,语重心长地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刚刚起步的我国核工业,就遭遇了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的严冬。有一位友好的苏联专家临别时说:没关系,我们走了,你们还有王淦昌。

王淦昌,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聂荣臻(中)与王淦昌(左)在青海核试验基地

1956年秋,王淦昌作为中国代表来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1960年,他组织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60年底,他谢绝苏方的挽留,回到中科院原子能所,并把在苏联省下的14万卢布全部捐献给正在遭受自然灾害的祖国。1961年4月,王淦昌接受了研制核武器的任务。从此,他以身许国、隐姓埋名,放弃自己得心应手的物理学基础研究工作,从事核弹研制的全新事业。他是原子弹冷试验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导了我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第二、第三次地下核试验。他在主持指导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多年后,回想当年“愿以身许国”的初心,他说:“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