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做打成就梨园名角

时间: 2022-03-28 热度: 86 来源:

一枝香梅 郁郁畹华 

当年,北京城“四喜班”的班主梅巧玲,可是出彩的名角儿,不论是在扮相还是在唱腔上,都让人为之惊叹,这个梅巧玲便是梅畹华的祖父。但是当畹华在1894年呱呱坠地之时,祖父梅巧玲已经离开人世。

畹华8岁时,正式开始学戏。畹华的大伯梅雨田将朱小霞请来给侄子说戏,朱小霞教《三娘教子》开头的四句老腔,畹华终是不能上口。朱小霞一怒之下,撂了句“祖师爷没给你饭吃”,便拂袖而去。出身梨园世家的畹华似乎一开始并没有显露出戏曲天分,但是焉知不是伯乐难寻的原因。

朱小霞之后,畹华的伯乐出现了,他就是吴菱仙。吴菱仙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之一时小福的弟子,当时已年逾五十,较之血气方刚的朱小霞自然要多些耐心。他在桌上摆放着10个铜板,畹华每唱一遍,他便取下一枚铜钱,放在一边的漆盘内,直到10枚铜钱全部拿完,然后再重新来过。就在那一遍遍的重复中,畹华也渐渐感受到了唱戏原来是如此地妙不可言。

梅兰芳与启蒙老师吴菱仙

13岁那年,畹华正式搭班“喜连成”参加日场演出。17岁那年,他以一曲《玉堂春》开始引人瞩目。那几年,畹华的生活极为单调和枯燥,天明即起出城吊嗓,然后练身段、学唱腔、念本子,他认真刻苦,几乎到了“惨烈”的程度。不分日夜的辛苦练功,畹华终于赢得了台下轰鸣的掌声,此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艺名——梅兰芳。

梅兰芳《黛玉葬花》剧照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清婉的唱腔骤然响起,那个穿越历史烟尘的杨玉环款款而来。

1914年冬,在“丹桂第一台”的一出《贵妃醉酒》,真正地让上海的观众迷上了梅兰芳。人们每天都能在《申报》上看到有关梅兰芳的演出消息,称其所扮演的青衣角色有“一种妩媚幽静令人心醉”之感,说他的《贵妃醉酒》“声色兼备,真独一无二之好戏”。


1930年2月8日,纽约的一家报纸上出现了这样一行标题:“受五万万人欢迎的大艺术家梅兰芳来到纽约了!” 1930年的2月16日,京剧第一次登上了美国纽约第四十九大街剧院的舞台。梅兰芳当晚演出的剧目有:《汾河湾》《剑舞》《刺虎》等。当时的美国人仿佛是一夜之间就接受了梅兰芳和他的表演。梅兰芳在纽约一炮而红,两个星期的戏票三天内便预售一空,以致后来不得不又在国家剧院连演了三个星期。

梅兰芳抵达美国后受欢迎场面

《纽约先驱论坛报》在首演之后立刻刊登了对梅兰芳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梅先生在表演中所表现出来的优雅。这是一种新奇、完美的艺术,它是如此高雅,足以整晚吸引美国观众,尽管大多时候,他们只能猜测台词和演员动作的意思。”在以后的半年时间里,梅兰芳在西雅图、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和檀香山等地继续演出。

在美国,梅兰芳和齐如山和美国演员合影 

梅兰芳访美演出载誉而归,苏联有关方面又发出邀请访苏的函件。于是,又有了梅兰芳1935年3月的苏联之行。梅兰芳在苏联演出的盛况不亚于美国。原计划在莫斯科表演五场、列宁格勒三场,后因观众购票空前踊跃,经苏方要求,盛情难却,遂改为在莫斯科演出六场、在列宁格勒增加到八场。最后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又请他们在莫斯科大剧院再加演一场,作为临别纪念。这一场,梅兰芳被掌声请出谢幕多达十八次之多,这在该剧院的舞台演出史上,亦是破天荒的事。

在苏联期间,梅兰芳还拜访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等戏剧大家。当时身处苏联的德国名剧作家和导演布莱希特观看完梅兰芳的演出后,对京剧艺术着了迷,写了一篇《论中国戏曲与间离效果》的论文,盛赞梅兰芳和中国戏曲艺术。他兴奋地指出,他多年来所朦胧追求而尚未达到的,在梅兰芳却已经发展到极高的艺术水平。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世界三大演剧体系的创始人会聚一堂,各抒高论,互相交流,是当年国际艺术界的一件盛事。自此,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也真正为世界戏剧界所公认。

不信东风唤不回 

说起京剧史,就必须提到科班“喜连成”。这个科班的历史地位,并不逊色于当初的“四大徽班”。

1905年,“喜连成”第一科学生在广和楼正式登台演唱,挑帘即红,每天满座,唱了一年,北平人士全知道有个“喜连成”。1912年,民国初建,市面萧条,“喜连成”被转让并改社名为“富连成”。这时已经有“喜”“连””两科学生,第三科排“富”字,以后就是“盛”“世”“元”“韵”“庆”几个字。到了1948年,因时局巨变无力延续,“富连成”停办。

“喜连成”“富连成”存世44年,共培养八科学生计900余人,这是二十世纪驰骋京剧舞台、传承京剧艺术、推动京剧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其中不乏自创一派、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艺术大师,而承前启后、开一代新风的戏剧名家更是不胜枚举。在“连”字辈学员中,就有后来创立了“马派”老生的马连良。

《赵氏孤儿》 马连良饰程婴

1906年,“喜连成”的“喜”字辈学生,已经正式对外公演。于是科班又对外开始招收二科“连”字班的学员。那一天,马连良正式进入“喜连成”开始学习。

马连良体形瘦小,科班安排他学武生。马连良聪明认真,又有上乘的天赋条件,所以学起戏来很快,时间不长已经能参加演出了。一次演出,开场戏是《天官赐福》。老师一时找不到老生行能扮天官这个角色的人,知道马连良平时好学,就让他顶上了。结果,他还真的唱得满宫满调。几位老师看过他这出《天官赐福》,觉得他改学老生更合适,从这儿起他就开始学习老生戏了。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到 1917年3月底,马连良学业已满,算起来共在科班连学带演八年整,那年他17岁。马连良想要到外面去闯练闯练,于是跟随他专工老生、久在江南的三叔马昆山前往了福州。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也是很繁荣的商埠,京戏有一定市场。在福州头天“打炮戏”是连良、春轩弟兄合演的《借赵云》。这出戏以念白、表演为主,哥俩一唱就红了。

出科不久的马连良

1918年9月,马连良又回到了离别一年多的故乡——北京。一回到北京,马连良就去了“富连成”科班,见了师父叶春善,提出想回科班。叶春善心里十分高兴,满脸笑容地说:“出科后的学生,提出再回科班的,你算头一个,我满足你这个要求。”

到1921年底,马连良二次投师“富连城”,一晃又三年过去了。这时他已然弱冠,是将近21岁的大小伙子了。叶春善找马连良谈话,说:“我看差不多了,你可以出科了。再留下去,就把你的好时候给耽误了。”

马连良从1917年3月从“富连城”出身,到福建跑码头,返京后二进“富连成”,再出科搭尚小云、朱琴心等名班演戏,历时整整十年。1927年6月,马连良自己挑班了,理所当然由他“挂头牌”,班名“春福社”。此时,马连良27岁,正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之年。

“春福社”第一天亮相,马连良以《定军山》“打炮”。《定军山》又名《一战成功》,口彩好。此次,马连良还特邀老伶工钱金福扮演夏侯渊、王长林扮演夏侯尚。当年,谭鑫培演《定军山》,就是这两位配的戏。

《定军山》 马连良饰黄忠

1929年,马连良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演出,同年冬天又被约到大舞台演出。接近而立之年,他的嗓音出奇地好。演出场场满座,盛况可观。原定只演一个月,后经戏院一再要求,又续了半个月。这次在上海,他还灌制了《取南郡》《讨荆州》《翠屏山》等很多唱片。这次灌制的唱片中,《龙虎斗》一片,用的是难度极大、高亢激越的“唢呐腔”,这在以往的唱片里是没有的。

这一年年底,梅兰芳赴美国演出,由上海启程。临行前与马连良合演了《探母回令》《二堂舍子》《打渔杀家》《三娘教子》。

1930年秋天,马连良又组建了自己的班社“扶风社”,自己当老板、自己当主演。这个班存在的时间很长,从1930年一直唱到1948年,差不多有二十个年头。

《空城计》马连良饰诸葛亮

马连良从艺之初,登报纸和写海报,都冠以“正宗谭派老生”头衔。但他挂头牌、独当一面之后,所演出的剧目,以新挖掘整理的老戏居多,这些戏都不是谭派剧目;而且腔调、身段、动作,还有服装扮相、音乐伴奏等等,也都有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一个新的流派已然从谭派的母体中,经过二十年的孕育发展,渐渐地、谨慎地剥离出来,而一朝分娩呱呱落地了,这便是马派。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