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身为国君的他,在位时不理朝政、纵情声色、枉杀贤臣,落得个国破家亡、囚居异邦的地步;但身为词人的他,喜读书,工书画,知音律,是个不折不扣的玉面才子。
无奈,命运之手硬生生将他推上了皇位,这位温润如玉、钟情词作的末代皇帝,就这样被命运安排与一位气势如虹、霸图天下的开国之君相遇,注定是一场悲剧。
然而“国家不幸诗人幸”,君主与囚徒生活阅世不深的局限,反使李后主具备了诗人最可贵的气质——真率,从而唱出了感发人心的千古悲歌。
人生错,帝王业
划破了暮色苍茫的夜空,南唐后主、一代词中之帝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降临人间,取名李煜,取自“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是一个光昌流丽、辉耀日月的名字。又因他一只眼睛有两个瞳仁,故而字“重光”。不论是七夕出生,还是天生重瞳,似乎都预示着李煜非凡的来历。
童年的李煜,天资聪颖。他从小就偏爱诗文,七岁时能背诵曹植的《燕歌行》,并能心领神会。“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的李煜,只在诗词、书画的天地里流连忘返,自小便对朝堂间的政治倾轧毫无兴趣,有着隐迹江湖的志向以及留于文苑的情趣。
可世事无常,在那个嫡长子继承制的年代,身为六皇子的李煜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五个哥哥全部早卒,他作为第六顺位继承人,突然被推到幕前,不得不继承国主之位。而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一代雄主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北方建立了大宋王朝。
当北宋兵犯南唐之时,为求自保,李煜自降身份,将“南唐国主”的称号改为“江南国主”,将“南唐”让渡成大宋的属国。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割地、纳贡仍不能让南唐苟安。在公元 975 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攻入皇宫,大势已去,李煜写好降表,拿出国玺和江南图籍,率领群臣出迎。
南唐三代三十八年基业,自此易主。只留下御案上未书写完的词稿手迹: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牵机酒,词宗去
与赵匡胤这样打江山的帝王霸主相比,李煜的愿望和快乐显然单纯得多。现在他就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一个自在书写内心感受的文人。哪怕是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在与侍臣议论李煜时,都深有感慨地说:“当初李煜倘若能用作诗的功夫治理国家,今日又怎能沦为朕的阶下囚?”
然而,对于曾在南唐贵为国主的人来说,一变而为处处受到限制的阶下囚,内心感受犹如自云端堕地一般,其凄凉悲苦无法言喻。自成降虏以来,李煜被幽禁于礼贤宅中,无公可办,无事可做。这倒让他有时间去追忆过去的生活,回忆以往的青春岁月,难免会怀念故国江南,怀念曾经的过往。
沉浸在亡国的巨大痛苦和耻辱里的李煜不会知道,他的这些怀念江南故国用血泪写成的词,为他赢得“词中之帝” 的美誉,也给他带来现实的危险。
李煜投降的当年秋天,宋太祖赵匡胤因病突然死亡,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上了帝位。李煜这样纵情写词怀念故国,令赵光义感到了某种莫名的威胁和不安。
公元 978 年七月初七,这天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正值七夕。这一天,所有入宋的嫔妃宫娥都凑在一起,为李煜祝寿。她们吹笙抚琴,歌舞助兴。李煜似乎沉醉在歌舞之中。醉意袭来时,他眼前浮现出往日自己在金陵时的情形。抚今追昔,感慨万分,当下要来纸笔,一挥而就写下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把它交给宫娥们演唱,自己也击节相和。唱着唱着,每个人的眼睛都蒙上了一层泪花:今夕何夕,如此催人断肠?
赵光义得知此事,把一壶御酒赐给李煜,说是给李煜祝寿,却在所赐的御酒中下了牵机毒药。李煜一无所知,喝下了赵光义赐的这壶酒,酒刚入肚,就觉五内俱焚,全身痉挛,几个时辰后悲惨死去。
李煜因词而亡,《虞美人》一首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真是以血泪铸就。李煜生于七夕,终又魂归七夕......生命的轨迹从起点到终点,宛如一个让人惊叹的圆。
(以上文字节选自《李煜 : 问君能有几多愁》)
这就是一代词帝的传奇一生,他虽然生不能成帝王,永续江山,但是死后的他的诗词,却影响宋代、乃至以后很多人的思想,令人无限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