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董竹君

时间: 2019-10-31 热度: 713 来源:

1951 年初,上海市委和上海市公安局决定,在上海设立一个接待中央首长、高级干部及外宾的安全而有保卫工作的高级食宿场所。

董竹君的“锦江”以其菜肴可口、服务优良、声名远播而被幸运地选中。

考虑到这是为党、为国家做事,董竹君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经营了十六年、当时价值十五万美金的“锦江”两店悉数交给党和国家。

董竹君的朋友们和忠心耿耿的老员工们都对她的果敢和利落表示不解。“这可是你自己辛辛苦苦创立下来的事业啊,怎么说交就交呢?你总得为自己和孩子们考虑一下吧……”他们替董竹君有些心疼。

董竹君坚定地回答道:“我一生参与支持革命,就是这个大目标。我从来没有把这些东西当成自己的财产,更不会把财产遗留给我的孩子们,我没有这个观念。现在中国解放了,会有很多好事情要做,就怕你做不来。”

“唉!”

“其实,我把‘锦江’上交对我自己、对孩子们都是很有好处的。第一,我一直坚持,思想必须正确,上交‘锦江’说明我的思想跟上历史潮流了。第二, 孩子们没有这份巨额财产是有利的,这样,他们便可以刻苦学习,练就本事,以免将来有事的时候‘做不来’。”

董竹君的言行举止又一次令旁人刮目相看。

之后,“锦江”两店迅速迁往长乐路八十九号的十三层楼(原名华懋公寓,英国犹太人沙逊的大厦)扩充发展,并更名为锦江饭店,店徽仍为竹叶,董竹君任董事长,任百尊任副经理。

1951年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合并为锦江饭店(当时称13层楼)

1951年6月9日,年过五十岁,但仍然步履轻盈、气质绝佳的董竹君隆重出台,亲自主持了锦江饭店开幕典礼。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家可供中央首长、外宾们食宿和召开重要会议的高级饭店。

看着升腾着绽放着的美丽和喜悦的烟花,董竹君欣喜万分,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她真没想到会有今天。她相信:锦江饭店一定能在党和国家的直接领导下,像这腾空的烟花一样更加绚丽夺目!

回想起自己经营“锦江”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以及今日“锦江”所取得的成就,董竹君浮想联翩,感慨万千。1951年岁末时,董竹君诗兴大发,特作两首诗以感怀。

第一首名为《追忆》,主要表现“锦江”经历的风风雨雨,“锦江”不平凡的昨天,以及自己为“锦江”所做的努力,想到那些革命志士都曾经纷纷来此避难或谋划革命未来,想到“锦江”的盈利大部分去了革命的“滚滚洪流”,想到“锦江”浓缩了她的一番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她为“锦江”喝彩,为“锦江”的未来加油。

历尽艰辛创“锦江”,

革命志士荟萃场。

盈余源源入洪流,

鸡鸣两者奉民掌。

第二首取名《高兴》,直抒胸臆,把“锦江”两店合而为一,成为国家级的大饭店,成为国泰民安的象征,其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声誉将会更加让人流连。

川菜茶室并蒂莲,

扩为饭店五一年。

食宿安泰沪首名,

誉著中外古今庆。

果真,锦江饭店凭借着特殊的背景和“锦江”的老牌子、职工们过硬的业务水平,很快地红火起来,营业额直线上升。

1957 年摄于上海苏联犹太人开的圣色蒂照相馆

董竹君在管理锦江饭店的时期, 严格遵循饭店的各项规定,反复叮嘱工作人员必须细心、周到,必须按照满意、礼貌的原则,奉行“顾客至上”的工作方针。

锦江饭店建立的诸多服务细节很令人温暖。顾客既可以在餐厅用餐,又可以在客房用餐, 由侍应生随时送到,遵从顾客吩咐;顾客写好的信件、要购买的报纸既可自己去邮局投递、购买, 又可由侍应生代劳, 悉听顾客方便。

锦江饭店辉煌打开了董竹君的政治仕途。1952 年,她当选为上海市民主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

“锦江”扩大并搬进十三层楼,政治上倒是一路顺风,影响日隆。可是,也许是树大招风,也许是政治风向太不敏感,董竹君在任锦江饭店董事长的路却走得并不顺风。

这不,麻烦来了。

那是1953 年秋周一的早上八点,精神抖擞的董竹君准时到达锦江饭店的会议室,坐下,环顾四周。她感觉有些奇怪:说好开会的,怎么没有一个人来呢?

一会儿,任百尊走了进来。

董竹君起身问他:“今天不是开例会吗?人怎么都没来呢?”

任百尊冷淡地说道:“我特地来告诉你:会议已经开过了。大家说你忙,有些事情你就不必亲自过问了。”说罢,也不解释原因,他转身走出了会议室。

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组织出面解释,但董竹君终于意识到,她这个锦江饭店的董事长已经开始被排挤了。

尽管如此,董竹君没有吭声,只要锦江饭店平安无事地向前走,这个创始人受点委屈是算不得什么的。她一直隐忍着,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着。

董竹君仍然尽心竭力地为锦江饭店的发展出谋划策,以董事长的身份提出了一百多条中肯的建议和意见。可是,过了很久,董竹君悲哀地发现,这些宝贵的建议被冷冷地搁置一旁。其后不久,她退居到了第二线,改任董事长兼顾问,把总经理的位子让了出来。

既是董事长,又是顾问。这是矛盾的任命,更是荒唐的任命。只是因为董事长是虚,顾问是实。只是因为暂时还无法剥夺其董事长的职位,或者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替代她。

即便是再愚钝的人也明白,一切的暗示再明显不过了:董竹君,你靠边站吧!“锦江”被接管了;“锦江”不再是你心目中的“锦江”了!

1957年在全国政协会上董竹君同周总理握手

虽然这一切,来得莫名其妙,但是,董竹君仍然承担着自己分内的工作和政治任务。

1954 年至1958 年,董竹君当选为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自1957 年起,董竹君一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并连续担任六届,这一荣誉在中国实属罕见。

五十而知天命。董竹君早已不是当年含苞欲放的花蕾,她的花朵在大风大雨中,一开再开,从未凋谢。

《董竹君:永不迟暮的灵魂》

作者: